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的航空器产品适航认证

航空机载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4-12-26

1980 0 0

适航性(airworthiness)是指民用航空器在预定的运行环境(涵盖机场条件、气象状况、航路规划及空中交通情况)和使用限制(如速度、高度、重量及平衡要求)下,所展现出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品质。这一属性是航空器固有的,要求航空器必须始终符合其型号设计,并保持安全运行状态,以确保达到航空器服役运行所需的最低安全标准。

适航认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是由适航当局依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及零件合格审定的相关规定颁发的证件,用以证明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其核心目的在于验证航空器在规定的飞行条件下能否安全运营,并全面符合所有相关的航空法规要求。作为航空器设计与制造流程中的核心环节,适航认证直接关系到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鉴于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即便是微小的瑕疵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因此,通过严格的适航认证程序,对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验证,是确保飞行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航空器的适航认证管理要求

民用航空器适航认证的要求主要依据航空器的使用性质和运行风险来确定,具体情况来说:

首先,对于载人航空器,即有人机,在我国境内根据《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R4)的规定,超轻型飞行器在特定条件下实施的飞行无需适航证,但仍需遵守相应的运行规则。超轻型飞行器特指由单人驾驶、仅用于娱乐或体育活动,且符合一系列重量、速度和燃油容量限制的空中飞行器具。除超轻型飞行器外的所有民用有人机都必须严格遵循适航认证的要求,即需要取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以确保载人航空器达到最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全面保障机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次,对于不载人的航空器,即无人机,根据运行风险大小,民用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其中:大型无人机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千克的无人机。中型无人机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5千克不超过150千克,且空机重量超过15千克的无人机。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中型和大型无人机需进行严格的适航管理,以确保其飞行安全性和适航性能。而对于微型、轻型及小型无人机,在投放市场之前,只需要完成自身的产品认证,以确保它们符合既定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适航认证的主要种类及适用范围

航空航天制造企业的航空器产品必须要获得产品认证,且该认证需严格依照《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执行。这一核心法规详细规定了从型号设计到生产、适航性审定以及零部件制造等多个方面不同类型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合格审定程序和要求,涵盖了完整的认证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从而确保了航空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航空行业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认证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下是基于CCAR-21规定的主要认证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的详细阐述。

TC(Type Certificate)型号合格证是由适航当局根据适航规章颁发的,用以证明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符合相应适航规章的证件。它表明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设计符合适航标准和要求,是航空器设计符合性的批准。没有型号合格证,就无法证明航空器设计的适航性,也无法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

PC(Production Certificate)生产许可证是适航当局对航空器制造符合性的批准,涵盖从原材料控制、供应商管理到生产环节的划分及控制、生产质量管控,再到航空器出厂测试、售后维修维护等,确保每架航空器的制造都符合型号合格证的要求。生产许可证是对航空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及控制、质量管理与综合管理水平的核验。

AC(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单机适航证是适航当局对每架航空器制造符合性的批准,表明每架航空器都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并已经通过了必要的测试和检查,适合飞行。标准适航证是单机适航证的一种类型,用于已经由适航部门确认其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航空器产品。

适航认证部门

航空器的适航认证工作主要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及其下属机构共同承担。作为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核心管理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制定和执行适航法规与标准,确保航空器的安全性能。其下属的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具体负责适航审定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而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则负责受理和颁发部分适航证件,并进行技术审查和证后管理。在具体实施层面,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和航油航化审定中心等专业机构,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适航司或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的委托,开展相关审定业务,确保航空器适航认证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高效的适航审定系统,为航空器的安全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适航认证的周期范围

适航认证周期涵盖了航空器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面安全与技术标准验证过程,主要包括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适航证三个阶段。型号合格证(TC)的获取通常需要3到5年,以确保设计符合标准;生产许可证(PC)则相对较快,约需3到6个月,以验证生产能力;而适航证(AC)是每架航空器制造完成后必须获得的,涉及个体审查。整个适航认证流程,从申请TC到最终获得所有必要认证,可能需要大约数年左右,具体时间受申请资料完整性、适航当局审查流程及必要测试审查等多重因素影响。

适航认证的主要过程及任务

Z6尊龙看到适航认证的周期是比较长的,而在这漫长的研制过程中,航空器的适航审定部门是在全程介入审核的。接下来Z6尊龙来详细梳理适航审定的主要过程及任务。

首先,航空器适航认证的流程始于概念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航空器研制单位需与适航审定当局就初始设计进行沟通与合作,包括型号合格审定过程的宣贯、安全保障合作计划的签署、审定适用规章的指导等。

随着设计的深入,进入要求确认阶段,研制单位需优化设计以满足适航审定条款,并提交型号合格证申请。适航审定当局将决定是否受理申请,并召开首次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会议,制定审定基础,包括专用条件、等效安全和豁免的审批等。

审定基础确定后,进入符合性计划制定与实施阶段。研制单位详细设计,并与适航审定当局合作,确定审查范围、授权及监督内容,制定检查计划。随后,按审定计划展开验证,包括工程验证、飞行试验、分析及编写符合性报告。适航审定当局参与审查报告,进行飞行试验及结构、系统、安全验证实验,确保设计符合适航标准。所有验证完成后,适航审定当局颁发型号合格证(TC)或补充合格证(STC),为航空器制造运营奠定基础。

取得型号合格证后,进入证后持续适航阶段。此时,需完成型号合格审定总结报告、型号检查报告,以及设计保证系统、手册和更改的控制与管理等工作。同时,还需修订持续适航文件,进行证后评定和资料保存。完成这些步骤后,航空器即可按照局方批准过的型号设计资料进行制造生产,并在交付用户运营后纳入持续适航管理范畴。

结束语

Z6尊龙科技作为航空航天数据与信息专业服务商,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企业深入理解适航认证的各项要求,确保企业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航空产品安全可靠。欢迎联系Z6尊龙!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Z6尊龙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